Search

在特斯拉之後,時代雜誌也宣布接受比特幣付費。但我始終認為問題不是資產負債表、而是損益表啊。本國商店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在特斯拉之後,時代雜誌也宣布接受比特幣付費。但我始終認為問題不是資產負債表、而是損益表啊。本國商店不接受外幣付款,最大原因就是沒辦法結帳;接受用外幣付款的,大概就是當天要換回法幣。沒辦法結帳,作不出損益表,最大問題就是稅務機關沒辦法課稅,這就很棘手了。
我個人猜測,他們的實際做法應該是,接受比特幣付費,然後用公司的法幣去抵這筆帳。在會計上的作法,應該是他們會直接認列有收到這筆錢,「假裝」他們是用公司的現金去買比特幣,然後就同時解決損益表跟資產負債表的問題了。
假設時代雜誌還是決定要換回法幣,那問題就不是很大,處理方式就跟從海外子公司匯回款項一樣,選定一個日期作轉換就好,每一次的轉換都會有匯率(?)利得或者損失。
假設像特斯拉這樣,不打算換回法幣,那麼資產負債表上就會有一塊類似不動產資產一樣的比特幣項目。這個項目會不斷長大,然後每一季/半年/一年可能會重新作資產價值評估,但這個項目的獲利永遠不會認回損益表。
同時,這個項目等於是把流動資產(現金)轉成非流動資產,因此會讓流動比率跟速動比率下降,特別是速動比率對此操作的敏感度更高,因此影響數會更大。翻成白話的意思就是,公司的管理數據可能會變醜。不過,比特幣至少「目前」在市面上可以自由兌換,因此這個管理數字的惡化,可能實際上沒這麼嚴重。當然,如果公司選擇讓這個項目維持列在流動資產,那問題可能就是,比特幣的交易流動性可能還是不如一般貨幣,因此這個報表的認列方式會低估了風險。
特斯拉跟時代雜誌開了第一槍,後續到底會怎樣,目前還沒人知道,但當作是一個「服務」,也沒什麼壞處。當然啦,商業的世界就是成敗論英雄,很多時候預先論成敗,沒太大意義。
不過,比特幣之於一種對法幣不信任的第三方數位資產(我認為性質比較接近貴金屬而非貨幣),對於各國而言,允許數位貨幣大量發展,長期而言是有可能削弱法幣的影響力,當然就會影響到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果。換言之,雖然目前仍有許多國家允許比特幣自由交易,但是比特幣大到一定程度時,很可能就會受到壓迫──例如各國央行紛紛推出自己的數位法幣。當然,數位法幣也會有對銀行產生排擠的問題,這會發生怎樣的事情、該要如何解決,也有許多學者在提出相對應的作法,因此未來實際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。
未來日常生活的使用上,貨幣種類會傾向收斂還是發散,是貨幣銀行學、會計學、稅務學、經濟學等多重領域的綜合問題,接下來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不同觀點的討論。

https://www.blocktempo.com/time-is-gonna-keep-bitcoin-on-its-balance-sheet/?fbclid=IwAR1xzLjjTayPg69fo0GnEGGKFHjcY6cXJfdIXj-EJLsCg2o_V5zJYwVrt_c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